訊安全的關鍵還是在人,制度與系統都只是輔助管理的工具。
資訊環境的安全考量
◎魯明德
個人資料保護法自今(2012)年10月開始實施後,公司與個人都開始注意各種資料的安全管理。小潘公司的業務人員在外面不小心遺失了公務用的筆記型電腦,公司知道後,立即進行危機處理,要求資訊部門配合擬訂管制措施,防止機密資料的外洩,以免造成個人資料外洩。
小潘接到指令後感到納悶,個人資料保護不是人力資源部跟業務部的事嗎?跟資訊部門有什麼關係?小潘就把這個疑問提出來請教老師,司馬特老師喝一口美味的焦糖瑪琪朵後,沒有直接回答這個問題,反而笑著跟小潘講了一個故事。
日本電信NTT集團的NTT Data公司,是日本規模最大的系統整合業之一,2003年12月,有一名派遣員工的筆記型電腦遭竊,導致相關的業務資料外流;2005年5月,又有一名員工遺失USB隨身碟,也造成大量員工資料外洩。在得知資料外洩事件後,NTT Data公司立刻通知各部門主管,並由總經理級和經理級主管組成事後調查委員會,負責進行內部調查,以了解員工外洩資料當天的詳細經過與外洩資料的內容和範圍,最後再提出外部因應措施。
小潘聽了這個故事後恍然大悟,企業在電子化後,所有重要的資料都存放在電腦內,所以,資訊安全就成為首要工作。於是又提出他的問題:既然公司的資料都存在電腦裏,要防止資料外洩就要從源頭著手,資料可能的外洩途徑有那些?
司馬特老師,繼續說道,一般常見的資料外洩管道可分為兩大類,第一類是透過行動裝置,另一類則是內部網路。行動裝置範圍廣泛,除了我們常用的筆記型電腦、iPad、智慧型手機等可上網的裝置外,還包括行動儲存媒體,如行動硬碟、隨身碟等。使用行動裝置造成資料的外洩管道有五種:
一、儲存媒體外洩:由於目前儲存媒體容量非常大,因此,有心人士很容易透過各式儲存媒體,將公司的機密資料下載攜出,包括個人資料、研發資料、業務資料等。
二、列印外洩:公司因資源有限,往往都是整個辦公室共用印表機,如果列印出來的機密資料,沒有馬上去拿,很可能會被有心人士拿走,造成機密資料外洩。
三、透過網路服務如FTP或電子郵件等管道外洩:機密資料被有心人士利用FTP站臺或電子郵件方式傳出,或者放在FTP站臺而被入侵、竊取,造成機密資料外洩。
四、透過外接式裝置外洩:大量要攜帶的資料,往往存放在外接式硬碟中,如果沒有妥善保存,就會發生如NTT data公司類似的情形。
五、病毒入侵感染導致資料外洩:因使用者疏忽,致使病毒入侵,造成機密資料外洩。
至於透過公司內部網路外洩機密資料的管道則更多,除了包括上述五種以外,還有可能因為資訊流通的需求而導致資訊設備濫用,或是使用個人筆記型電腦處理公務,因筆記型電腦遺失或遭竊而外洩機密資料;另外,伺服器也有可能被入侵而使機密資料外洩。
小潘聽完司馬特老師的分析,發現機密資料外洩的管道還真多,實在是防不勝防,於是想到有沒有可能利用坊間的資安產品來協助管制?而這些產品應該具備什麼功能才能滿足需求?
司馬特老師喝口咖啡接著說,除了利用制度防止機密資料外洩外,以資安產品協助管制也是一種方法,但坊間產品眾多,在選擇時,除了考慮軟體版本、產品概念、防備對象、支援語系和作業系統支援度等基本項目外,還要特別針對控管、審核、監看、管理等功能進行評估。
控管除了包括對儲存裝置控管、硬體部分加密功能、HTTP上傳控管、FTP上下傳控管、離線控管、USB指定使用等項目外,還有對使用者執行特定程式或瀏覽特定網頁時會執行的控管條件,如檔案列印、網頁列印、使用鍵盤、滑鼠拖曳、剪貼簿等。
審核則是對特殊需求的暫時開放,如瀏覽網頁、檔案列印,在審核確認檔案內容後,可暫時同意放行。
監看包括紀錄和警告,例如HTTP上傳操作紀錄、FTP上傳下載操作紀錄、PrintScreen紀錄、管理者操作紀錄、檔案寫出紀錄、寫出資料的備份、軟硬體異動紀錄等。
管理包括檢視軟體管理標準、遠端技術、報表功能、使用者管理、管理者管理等,例如管理者管理可採用指紋辨識系統來協助。
最後,司馬特老師還是語重心長地告訴小潘,資訊安全的關鍵還是在人,制度與系統都是輔助管理的工具,如果人沒有意識到資訊安全對組織的重要,就會有防不勝防的危機出現。所以,要維護資訊安全,教育訓練是不可忽視的一環。)